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 成都大调研丨成都 “国字号”无人机试飞基地,如何试出 “低空经济”发展空间?

发布者:华航小编    发布时间:2023/12/04 13:54:26

成都大调研丨成都 “国字号”无人机试飞基地,如何试出 “低空经济”发展空间?


行业新闻


11月22日,距离成都市中心城区70多公里的彭州市桂花镇,一批来自省内外的工业无人机企业在此开展昼航和夜航任务,有的无人机空载飞行,测试飞机性能;有的无人机搭载不同的载荷,承担信号传输、水污染环境测试、河道巡检测试、探磁、探矿测试等科研任务;一批从事相控阵雷达、激光与无线电反制技术的企业则以正常飞行中的无人机为“靶子”,模拟各种无人机反制技术场景……

自2017年起,以这片公共空域为载体,彭州逐渐吸引一批无人机企业前来开展研发测试业务。2022年8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第二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名单,位于彭州市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简称“彭州基地”)入选。这意味着,成都拿到无人机试飞基地“国字号”牌照。

1.jpg

“彭州基地建设和发展处于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背景下,现有的工业无人机研发测试业务属于低空经济的一种范畴,恰恰这一环节一直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痛点,只有迈过系列测试关卡,整个低空经济中的其他商业化场景探索才成为可能。” 在长期指导彭州基地建设工作的四川省低空办总工程师曹坤看来,全国多个省市均在低空经济领域试水,有的直接搭建应用场景,注重商业模式建设,然而在安全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而彭州基地的发力点瞄准无人机试飞环节,然后稳妥推广若干应用场景,这是从产业发展遭遇的瓶颈着手,有助于打破行业短板,逐渐探索出技术成熟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最终去抢占未来的“市场蛋糕”。

于是,在这一发展逻辑下,彭州市桂花镇这片高300米、半径5公里的公共空域内,每天都在上演数场无人机与“反无”技术的“无声较量”……

“国字号”牌照意义在哪里?

如何试出 “低空经济”发展空间?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

进行了调研

01

试飞空域从哪里来?

政企携手拿下 “国字号”试飞牌照

彭州基地建设始于2017年,彼时,国内低空经济开始兴起,无人机试飞业务成为低空经济的一个商业模式。对低空经济,业内普遍看法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发展低空经济的首要前提是空域。彭州基地这片高300米、半径5公里的公共空域从何而来?这背后与国家、四川省层面推动低空空域改革相关。

2010年以来,国家层面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四川在2017年12月承担国家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任务。就在2017年,来自彭州的周小明成为成都早期的无人机低空试飞业务“吃螃蟹”的人。

“最初在彭州桂花镇建无人机试飞基地,吸引无人机企业前来开展试飞业务,从中收取场地服务费,当时自己只考虑企业经营,而没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彭州基地负责人周小明介绍。

2.jpg

市场主体“嗅”到低空经济商机,政府部门的考量是如何推动低空经济合规发展。

“无人机测试试飞场地难找、空域申请难是行业痛点,产业要发展,必须要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曹坤介绍,四川推动低空空域改革,希望空域使用流程便捷化,并找到一些有条件的场地推动无人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探索。

后来,省市相关部门全省多地选点,彭州基地脱颖而出,随即在空域申报、场地建设、服务方面实现规范化。“基地目前由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国资占80%。”周小明说,过去纯民企经营,专业力量有限,通过国资参股,管理运营更加规范。

彭州基地距离成都中心城区超70公里,无人机企业之所以愿意来,有多重原因。

3.jpg

“一些处于研发阶段的中小无人机性能还不稳定,试飞过程中存在掉落风险,需要避开人流量大、高压线及航线密集的区域,确保空域安全。试飞环节需要模拟复杂的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彭州所处的桂花镇拥有山水林田湖地势,满足试飞所需的复杂条件。”曹坤说,在政企“牵手”之后,省市联动进行空域申报,最终拿到高300米、半径5公里的试飞空域。

2022年8月,正是凭借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试飞条件和积累的合规运营经验,通过申报、答辩等环节后,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第二批共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彭州基地入选。全国两批“国字号”试验基地中,彭州基地是为数不多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试飞场地。

02

试飞痛点如何破?

省内外无人机与“反无”企业

过招寻“答案”

11月22日中午,彭州基地一处试飞场地,记者看到,频繁有无人机起降。来自成都的纵横股份正在开展试飞,只见一架无人机从地面垂直升空之后,然后往其他方向飞去,按照空域管控,飞行高度不超过300米,飞行半径在5公里内。

“每天都有一批无人机产品送到基地试飞,每架飞机完成试飞任务并检查合格后,便被装箱运走。”纵横股份技术人员说,当天上午已飞行了10余架次,公司每一架出厂的无人机都要完成试飞环节才能交付。

4.jpg

现场,西安羚控电子的大载重无人机在这里开展大载重无人机试飞业务;武汉普宙科技在此开展自动机场起降业务;长沙圣翔航空的无人机正在这里开展应急救援试飞。

“在湖南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于是选择到彭州。”长沙圣翔航空技术人员表示,这成为外地无人机企业的一个共识,“今天要到山里开展应急救援飞行业务,彭州基地内的复杂地形非常适合技术测试。”

在曹坤看来,与其他城市直接布局应用场景以此培育低空经济所不同的是,彭州基地从试飞环节入手,瞄准行业痛点,再探索形成低空经济的其他应用场景,“低空经济中,无人机试飞环节处于产业前端,是一个核心痛点,这类似一辆下线的汽车,要被送到试车场开展路测,模拟出各种各样的陡坡、急弯等,然后才销售出去。”曹坤说。

随着一批无人机企业前来彭州基地试飞,一批从事无人机反制技术的企业也相继入驻,这成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建圈强链的写照。

5.jpg

“无人机既要顺利飞出去,又要安全返航,也就是说,未来无论是借助无人机开展水污染环境测试、河道巡检测试等业务,都要确保无人机不被干扰并顺利返航。”周小明说,对“反无”企业而言,可在这里免费找到用于检测无人机反制技术的适用“对象”。

“基地建设之初便确定了‘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理念,以无人机试飞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企业对市场前景嗅觉最灵敏,企业间的合作会自然形成产业集聚,彭州基地作为公共平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均是市场行为。”曹坤说。

曹坤分析,无人机企业与“反无”企业之间有技术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无人机技术更新迭代,例如,纵横股份在上市之前,许多产品都送到彭州基地试飞,该企业新厂区投产后,新产品也拿到这里试飞,在此过程中,无人机企业围绕试飞遇到的抗干扰等问题,可以和基地内的雷达、无线电等领域企业合作,寻找综合解决方案。

来自深圳的耐杰电子于2019年入驻彭州基地,从事无人机反制领域技术研发。“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反无’对手和场地,彭州基地解决了企业的这一难题。”深圳耐杰电子相关负责人说,过去,企业的“反无”对抗演练需要购买无人机,邀请“飞手”,增大企业运用成本,在彭州能找到多家无人机试飞企业,这些企业也有抗干扰的测试需求,频繁攻防对抗下,促进了双方技术提升。

03

低空经济要实现“起飞”

还要“闯关”可靠性验证等环节

“截至今年11月底,基地累计吸引90余家全国各地的工业无人机企业及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企业前来开展测试业务。”周小明告诉记者,其间,还吸引一批提供卫星导航技术的企业。

记者采访当天看到,成都北斗星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成龙在彭州基地和客户沟通试飞细节。“我们的卫星导航产品相当于无人机系统的‘指路人’。”吕成龙介绍,入驻在彭州基地的纵横股份、羚控、民航二所等企业均是公司客户。

6.jpg

“纵横股份无人机产品搭载的国产卫星定位板块就来自我们公司。”谈及公司在彭州基地开展的业务,吕成龙举例说,“纵横股份无人机产品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加装抗干扰设备,这些设备为无人机提供更加稳定的导航服务,愈是复杂的试飞场景,对导航系统提出愈高要求。”吕成龙介绍,工业无人机起降精度达到厘米级,这“倒逼”公司适应客户需求,提供厘米级的实时定位服务。

成都北斗星云科技提供的卫星定位产品以自研为主,产品研发在成华区、锦江区,生产在郫都区。吕成龙说,在彭州基地寻找客户,最为关键的是,与客户长期合作过程中将推动无人机领域关键零部件逐渐实现技术升级,“这也是低空经济发展需要破解的一个问题,长期合作中‘倒逼’技术升级,我们的产品愈发轻量化,部分产品单价已压缩到千元以内,为规模化应用提供可能。”

曹坤分析,未来若在安防、民生等领域形成安全稳定的无人机应用场景,除了攻克试飞环节技术痛点外,还要打通场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可靠性验证。

7.jpg

“低空经济壮大发展,也意味着大量无人机会在天上飞,这就需要推动无人机开展适航审定技术研究,这是低空经济产业真正‘起飞’的关键。”曹坤说,恰如C919这类有人飞机研制和应用,必须完成可靠性验证才能商用。